序 号  | 
    名称  | 
    作者  | 
    刊物/出版社  | 
    时间  | 
   
   
    论文  | 
   
   
    1  | 
    当代文学经典化的路径及其内涵——以《团泊洼的秋天》为例  | 
    付祥喜  | 
    文艺研究  | 
    201903  | 
   
   
    2  | 
    唐代孤舟送别诗意与后世孤舟送别图  | 
    戴一菲  | 
    文艺研究  | 
    201903  | 
   
   
    3  | 
    帝国秩序的空间图式与空间再现——《绘图评点儿女英雄传》陈作梅插图研究  | 
    陈晓屏  | 
    文艺研究  | 
    201906  | 
   
   
    4  | 
    新时期文学理论的范式演变与体系建构——一个个人化的视角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文艺研究  | 
    201911  | 
   
   
    5  | 
    中国当代媒介场域中的“女性脱嵌者”  | 
    盖琪  | 
    文艺研究  | 
    201912  | 
   
   
    6  | 
    拟弹词:清代弹词编创的一种重要类型---南词《绣像金瓶梅传》新探  | 
    纪德君  | 
    文学遗产  | 
    201911  | 
   
   
    7  | 
    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纵横谈·谈谈雅乐来源及其与清乐、燕乐关系问题  | 
    吴相洲  | 
    中国音乐学  | 
    201901  | 
   
   
    8  | 
    文学创伤理论评述———历史、现状与反思  | 
    赵雪梅  | 
    文艺理论研究  | 
    201901  | 
   
   
    9  | 
    鲁迅颠覆了国民性话语么?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文艺理论研究  | 
    201903  | 
   
   
    10  | 
    “外国人教师”的学术反思——洪子诚文学史观念转型的一个节点  | 
    李建立  | 
  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| 
    201902  | 
   
   
    11  | 
    微拉·齐蒂洛娃的电影道德笔记——访谈录  | 
    张颖  | 
    当代电影  | 
    201903  | 
   
   
    12  | 
    反浪漫的性喜剧——微拉·齐蒂洛娃的黑色调侃与东欧式现代文化批判  | 
    张颖  | 
    当代电影  | 
    201903  | 
   
   
    13  | 
    大数据背景下电影智能推送的“算法”实现及其潜在问题  | 
    王晓通  | 
    当代电影  | 
    201905  | 
   
   
    14  | 
    在虚无中自嘲:荒诞喜剧电影的亚类型边界与本土话语机制  | 
    盖琪  | 
    当代电影  | 
    201907  | 
   
   
    15  | 
    从“洋小姐”到“国民母亲”:林楚楚的跨文化表演实践(1926—1937)  | 
    张颖  | 
    当代电影  | 
    201908  | 
   
   
    16  | 
    “绝交”还是“陈情”?——嵇康《与山巨源书》写作姿态  | 
    戴伟华  | 
    光明日报  | 
    20190325  | 
   
   
    17  | 
  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流行歌曲的传播语境与接受效应——以邓丽君为个案的考察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现代传播  | 
    201903  | 
   
   
    18  | 
    生态文学新论  | 
    胡梅仙  | 
  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| 
    201910  | 
   
   
    19  | 
    当代文学研究的“历史化”与“史学化”  | 
    李建立  | 
    文艺争鸣  | 
    2019 12  | 
   
   
    20  | 
    性别气质与审美代沟——从“娘炮羞辱”看当前媒介文化中的“男性焦虑”  | 
    盖琪  | 
    学术研究  | 
    201907  | 
   
   
    21  | 
    “80后”青年问题与代沟弥合  | 
    吕鹤颖  | 
    学术研究  | 
    201908  | 
   
   
    22  | 
    桐城派寿序与“中国之文”  | 
    沙红兵  | 
    中山大学学报  | 
    201903  | 
   
   
    23  | 
    蔡邕《青衣赋》与中国古代的青衣意象  | 
    赵德波  | 
    中山大学学报  | 
    201907  | 
   
   
    24  | 
    杜牧诗中“扬州”非“江南”考述  | 
    戴伟华  | 
    江海学刊  | 
    201905  | 
   
   
    25  | 
    “不事著述”、“独好为诗”——陈献章的学术旨趣与诗学义涵  | 
    马将伟  | 
    中国诗学  | 
    201912  | 
   
   
    26  | 
    文“洁”千古唯此人——章士钊《柳文指要》论柳文之“洁”  | 
    郭华清  | 
    中国文学研究  | 
    201902  | 
   
   
    27  | 
    在后人类时代重思人文主义美学——以海德格尔的后人文主义美学为例  | 
    肖建华  | 
    当代文坛  | 
    201901  | 
   
   
    28  | 
    从“视域交融”到“听域交融”——对伽达默尔解释学的一种批判性理解  | 
    肖建华  | 
    东岳论丛  | 
    201912  | 
   
   
    29  | 
    民国英文报刊对中国戏曲活动的报道研究(1911-1938)——以民国《大陆报》为中心  | 
    蓝颖  | 
    贵州大学学报  | 
    201906  | 
   
   
    30  | 
    启蒙、批判与同时代——对三个理论文本的解读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| 
    201901  | 
   
   
    31  | 
    《三国演义》文化精神的时代观照  | 
    纪德君  | 
    明清小说研究  | 
    201901  | 
   
   
    32  | 
    从《聊斋志异》的篇目命名看蒲松龄的小说文体意识  | 
    王瑾  | 
    明清小说研究  | 
    201907  | 
   
   
    33  | 
    詹姆斯·伍德的“金耳朵”  | 
    沙红兵  | 
    读书  | 
    201902  | 
   
   
    34  | 
    末日时代的新天下秩序: 《流浪地球》与新大国叙事  | 
    盖琪  | 
    探索与争鸣  | 
    201903  | 
   
   
    35  | 
    略论文章体制与声调之学  | 
    雷淑叶  | 
    中国诗歌研究  | 
    201902  | 
   
   
    36  | 
    文学伦理学批评:中国文学研究“走出去”的范式与路径  | 
    张连桥  | 
  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 | 
    201901  | 
   
   
    37  | 
    私人生活/民族认同的缺失物如何重新可见——重评铁凝《大浴女》  | 
    梁盼盼  | 
    当代作家评论  | 
    201901  | 
   
   
    38  | 
    从马来西亚独中教材《华文》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  | 
    彭贵昌  | 
    暨南学报  | 
    201910  | 
   
   
    39  | 
    跨文化视野下的“白求恩书写”研究  | 
    彭贵昌 王列耀  | 
    华夏文化论坛  | 
    201911  | 
   
   
    40  | 
    美术图像史料与中国文学图文互文研究著作的意义建构  | 
    龙其林  | 
    中国文学研究  | 
    201901  | 
   
   
    41  | 
    论废名新诗观与“温李”晚唐诗风  | 
    杨柳  | 
    学习与探索  | 
    201901  | 
   
   
    42  | 
    改革叙事的青年视角与成长逻辑——浅议电视剧《大江大河》的核心修辞策略  | 
    盖琪  | 
    中国电视  | 
    201904  | 
   
   
    43  | 
    长泽规矩也与《娇红记》杂剧  | 
    仝婉澄  | 
    戏曲艺术  | 
    201905  | 
   
   
    44  | 
    《文心雕龙·乐府》研究综述  | 
    陈咏红  | 
    乐府学  | 
    201901  | 
   
   
    45  | 
    重返历史的隐秘小径——读王小妮短篇小说集《1966年》  | 
    李俏梅  | 
    文化研究  | 
    201901  | 
   
   
    46  | 
    文学伦理学批评:脑文本的定义、形态与价值——聂珍钊访谈录  | 
    张连桥  | 
    河南大学学报  | 
    201909  | 
   
   
    47  | 
    汉语方言受益者标记来源考察  | 
    黄晓雪  | 
    方言  | 
    201911  | 
   
   
    48  | 
    宿松方言用于意志句的复指代词  | 
    黄晓雪  | 
    语言学论丛  | 
    201902  | 
   
   
    49  | 
     
  | 
    谢国剑  | 
    中国文字  | 
    201902  | 
   
   
    50  | 
    四川盐源县达祖村的一封东巴文感谢信  | 
    甘露  | 
    中国文字研究  | 
    201912  | 
   
   
    51  | 
    粤港澳大湾区电视语言使用状况调查及其规划思考  | 
    王海兰  | 
    语言文字应用  | 
    201908  | 
   
   
    52  | 
    “三区三州”地区普通话的收入效应研究  | 
    王海兰  | 
  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 | 
    201907  | 
   
   
    53  | 
    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环境建设研究  | 
    郭杰  | 
  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 | 
    201911  | 
   
   
    54  | 
    论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有定性及其语法化  | 
    王苗  | 
    语言科学  | 
    201901  | 
   
   
    55  | 
    《世说新语》书名译论  | 
    龚波  | 
    汉语史研究集刊  | 
    201905  | 
   
   
    56  | 
    20世纪初香港轮船航运业的兴起与发展  | 
    夏巨富  | 
    近代史学刊  | 
    201901  | 
   
   
    57  | 
    点校本《宋会要辑稿》献疑一则  | 
    孙廷林  | 
    江海学刊  | 
    201911  | 
   
   
    著作  | 
   
   
    1  | 
    “现代派”考论:知识与观念的生成(1950-1970)  | 
    李建立  | 
    人民出版社  | 
    201912  | 
   
   
    2  | 
    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(1949-2019)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| 
    201912  | 
   
   
    3  | 
    语言扶贫问题研究  | 
    王海兰  | 
    商务印书馆  | 
    201910  | 
   
   
    4  | 
    中国语文教育思想发展史  | 
    林晖  | 
 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| 
    201902  | 
   
   
    5  | 
    中华名楼  | 
    曾大兴  | 
  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| 
    201908  | 
   
   
    6  | 
    生态中国: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  | 
    龙其林  | 
 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| 
    201903  | 
   
   
    7  | 
    英美派外交官与国民政府美援外交  | 
    陈永祥  | 
 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| 
    201910  | 
   
   
    8  | 
    广州十三行天宝行海外珍稀文献汇编  | 
    冷东等  | 
  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| 
    201910  | 
   
   
    9  | 
    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 | 
    王元林  | 
 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| 
    201911  | 
   
   
    10  | 
    康熙常宁县志  | 
    郭华清  | 
   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| 
    201912  | 
   
   
    11  | 
    南中国海研究文录:近代文学的连通地气与吸纳西风  | 
    龙其林  | 
  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| 
    201907  | 
   
   
    12  | 
    中华经典诵读选本  | 
    杜玉俭  | 
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| 
    201908  | 
   
   
    13  | 
    文化研究(第36辑)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| 
    201910  | 
   
   
    14  | 
    文学地理学(第七辑)  | 
    曾大兴  | 
  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| 
    201907  | 
   
   
    15  | 
    美育天地(11册)  | 
    林晖  | 
    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  | 
    201901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