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 号  | 
    名称  | 
    作者  | 
    刊物/出版社  | 
    时间  | 
   
   
    论文  | 
   
   
    1  | 
   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分析性思维  | 
    沙红兵  | 
    中国社会科学  | 
    202012  | 
   
   
    2  | 
    《〈状江南〉的艺术创新及其诗史意义——兼论敦煌〈泳廿四节气诗〉的性质与写作时间》  | 
    戴伟华  | 
    文学评论  | 
    202005  | 
   
   
    3  | 
   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“窄化”现象  | 
    付祥喜  | 
    文学评论  | 
    202011  | 
   
   
    4  | 
    奥斯维辛之后的诗——兼论策兰与阿多诺的文案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文艺研究  | 
    202012  | 
   
   
    5  | 
    跨域想象/实践中的“不可靠叙述”与“女性讲史者”——重读电影《黄金时代》  | 
    盖琪  | 
    文艺研究  | 
    202009  | 
   
   
    6  | 
    文集校笺见笃实,诗画融通出新裁——吴企明教授访谈录  | 
    戴一菲  | 
    文艺研究  | 
    202001  | 
   
   
    7  | 
    关于说唱文学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研究的思考  | 
    纪德君  | 
    文学遗产  | 
    202011  | 
   
   
    8  | 
    由景入情:论士人游风对晚明戏曲的影响  | 
    杨骥  | 
    文艺理论研究  | 
    202007  | 
   
   
    9  | 
    沈从文复李恺玲的一封佚信考释  | 
    付祥喜  | 
  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| 
    202005  | 
   
   
    10  | 
   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 | 
    李茂增  | 
    光明日报  | 
    20200122  | 
   
   
    11  | 
    中国古代说唱文学研究的开拓与创新  | 
    纪德君  | 
  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| 
    202010  | 
   
   
    12  | 
    从“洋小姐”到“国民母亲”:林楚楚的跨文化表演实践(1926—1937)  | 
    张颖  | 
    当代电影  | 
    202007  | 
   
   
    13  | 
    论《长生殿》的三个日译本  | 
    仝婉澄  | 
    戏剧艺术(上海戏剧学院学报)  | 
    202006  | 
   
   
    14  | 
    穿越语境的话语甲胄——《波动》长江本及其衍生本考述  | 
    李建立  | 
    文艺争鸣  | 
    202006  | 
   
   
    15  | 
    当代文学史分期讨论中的几个“心结”  | 
    李建立  | 
    文艺争鸣  | 
    202012  | 
   
   
    16  | 
    电影智能推荐算法的潜在文化影响  | 
    王晓通  | 
    电影艺术  | 
    202001  | 
   
   
    17  | 
    当代中国电影国家话语的演变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电影艺术  | 
    202001  | 
   
   
    18  | 
    近现代广州电影业发展轨迹的初探(1903—1949)  | 
    夏巨富  | 
  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| 
    202012  | 
   
   
    19  | 
    王湾《次北固山下》诗学史意义的确立——兼论“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”之政治寓意  | 
    戴伟华  | 
    中山大学学报  | 
    202002  | 
   
   
    20  | 
    晚清广府文学的涉外书写及其文化诉求  | 
    金琼  | 
    学术研究  | 
    202003  | 
   
   
    21  | 
    试论中国古代说唱文学研究的开拓与创新  | 
    纪德君  | 
    学术研究  | 
    202005  | 
   
   
    22  | 
    新文科新在何处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探索与争鸣  | 
    202002  | 
   
   
    23  | 
    从民族主义到工农革命  | 
    李茂增  | 
    人文杂志  | 
    202006  | 
   
   
    24  | 
    新时期初期的“外国文学”形象——对《外国文艺》创刊号的研究  | 
    李建立  | 
    山西大学学报  | 
    202001  | 
   
   
    25  | 
    新式学生与清末民初短篇小说文体的演进——以革新前《小说月报》为中心  | 
    江曙  | 
    明清小说研究  | 
    202001  | 
   
   
    26  | 
    李泽厚“情本体”美学思想的儒学根基  | 
    肖建华  | 
    中国文学研究  | 
    202003  | 
   
   
    27  | 
    集体署名的文献如何入全集之我见  | 
    付祥喜  | 
    现代中文学刊  | 
    202004  | 
   
   
    28  | 
    北岛致哑默七封书信校释  | 
    李建立  | 
    现代中文学刊  | 
    202006  | 
   
   
    29  | 
    泰剧中国粉丝的隐秘快感与跨国文化幻想  | 
    张颖  | 
    文化研究  | 
    202005  | 
   
   
    30  | 
    新主流影视:历史位置、问题意识与使命意识  | 
    盖琪  | 
    编辑之友  | 
    202005  | 
   
   
    31  | 
    历史祛魅、英雄重构与身份追寻——论北美新移民文学的战争书写  | 
    彭贵昌  | 
    湘潭大学学报  | 
    202003  | 
   
   
    32  | 
    后经典叙事学视野下西方文学旅行叙事:评《美国19世纪经典文学中的旅行叙事研究》  | 
    张连桥  | 
    文学跨学科研究  | 
    202009  | 
   
   
    33  | 
    蓬莱、方丈和瀛洲三神山命名的含义  | 
    杜玉俭  | 
    世界宗教文化  | 
    202006  | 
   
   
    34  | 
    罪感、疾病与创伤记忆书写——重读《认罪书》  | 
    吕鹤颖  | 
    当代文坛  | 
    202101  | 
   
   
    35  | 
    清宫传奇大戏《锋剑春秋》考论  | 
    杨骥  | 
    中华戏曲  | 
    202002  | 
   
   
    36  | 
    曲称“乐府”现象论考  | 
    杨骥  | 
    乐府学  | 
    202002  | 
   
   
    37  | 
    东周金文释证三则  | 
    禤健聪  | 
    中国文字研究  | 
    202001  | 
   
   
    38  | 
    “畴”“俦”字词关系辨考  | 
    谢国剑  | 
    中国文字研究  | 
    202002  | 
   
   
    39  | 
    说《滕王阁序》“时运不齐,命途多舛”  | 
    谢国剑  | 
    励耘语言学刊  | 
    202002  | 
   
   
    40  | 
    上古—中古汉语“其_S”结构的演变——兼论第三身代词“其”的产生过程  | 
    龚波  | 
    语言科学  | 
    202002  | 
   
   
    41  | 
   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register based on the Menzerath-Altmann law and text clustering  | 
    侯仁魁  | 
    DIGITAL SCHOLARSHIP IN THE HUMANITIES  | 
    202004  | 
   
   
    42  | 
    Classification of regional and genre varieties of Chinese: A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pproach based on comparable balanced corpora   | 
    侯仁魁  | 
    Natural Language Engineering  | 
    202011  | 
   
   
    43  | 
    晏公信仰与道教、国家祭祀关系研究  | 
    王元林  | 
    世界宗教研究  | 
    202008  | 
   
   
    44  | 
    生、熟之间:明代“差发马”与河湟洮岷地方秩序的变迁  | 
    褚宁  | 
    暨南史学  | 
    202001  | 
   
   
    45  | 
    跨区域联动:抗战前夕粤湘鄂赣四省特产联合展览会研究  | 
    夏巨富  | 
    江西社会科学  | 
    202002  | 
   
   
    著作  | 
   
   
    1  | 
   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观研究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| 
    202005  | 
   
   
    2  | 
    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研究  | 
    纪德君  | 
 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| 
    202010  | 
   
   
    3  | 
    中国诗歌研究史·唐代卷  | 
    吴相洲  | 
 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| 
    202009  | 
   
   
    4  | 
    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  | 
    屈哨兵 王海兰 马喆  | 
    商务印书馆  | 
    202006  | 
   
   
    5  | 
    北美“留学生作家群”后期写作研究  | 
    彭贵昌  | 
  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| 
    202004  | 
   
   
    6  | 
    乐府续集  | 
    吴相洲  | 
 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| 
    202010  | 
   
   
    7  | 
   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19  | 
    吴相洲  | 
 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| 
    202012  | 
   
   
    8  | 
    连州碑刻集  | 
    王元林  | 
  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| 
    202004  | 
   
   
    9  | 
    隋唐五代十国海上丝绸之路史  | 
    王元林  | 
  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| 
    202007  | 
   
   
    10  | 
    语用新论:语言模因论文选  | 
    戴仲平  | 
   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 | 
    202011  | 
   
   
    11  | 
    中华文化名著导论  | 
    王睿  | 
 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| 
    202012  | 
   
   
    12  | 
    都市先锋:张欣创作研究专集  | 
    陈咏红  | 
    花城出版社  | 
    202003  | 
   
   
    13  | 
    转化与创新: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 | 
    纪德君 刘庆华 温小君  | 
 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| 
    202006  | 
   
   
    14  | 
    文化研究第38辑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| 
    202005  | 
   
   
    15  | 
    文化研究第40辑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| 
    202010  | 
   
   
    16  | 
    文学思想研究  | 
    沙红兵  | 
    三联书店  | 
    202010  | 
   
   
    17  | 
    广府文化  | 
    纪德君  | 
  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| 
    202005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