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 号  | 
    名称  | 
    作者  | 
    刊物/出版社  | 
    时间  | 
   
   
    论文  | 
   
   
    1  | 
    论见证文学的真实性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文学评论  | 
    202201  | 
   
   
    2  | 
    近年散文话语的转换及新变——以新文化大散文与非虚构写作为观察点  | 
    陈剑晖  | 
    文学评论  | 
    202201  | 
   
   
    3  | 
    “新人”归旧学——民国留美学生张彭春的国学书目和作文训练  | 
    张诗洋  | 
    文学评论  | 
    202201  | 
   
   
    4  | 
    从复古、性灵到会通:刘汤论乐与隆万间文学思潮的嬗变  | 
    李舜华  | 
    文学评论  | 
    202203  | 
   
   
    5  | 
    从中国现代作家书信的“公”与“私”——以鲁迅书信与文集、全集编纂为例  | 
    付祥喜  | 
    文学评论  | 
    202203  | 
   
   
    6  | 
    以“Z”为名:中国内地脱口秀综艺的代际进路及喜剧政治  | 
    盖琪  | 
    文艺研究  | 
    202212  | 
   
   
    7  | 
    口头传统规约下的《水浒传》叙事  | 
    纪德君  | 
    文学遗产  | 
    202207  | 
   
   
    8  | 
    文气论与明末清初之文风  | 
    马将伟  | 
    文学遗产  | 
    202201  | 
   
   
    9  | 
    情动理论视角下的电影暴力美学  | 
    盖琪 林贵海  | 
    文艺理论研究  | 
    202204  | 
   
   
    10  | 
    超越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二元对立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文艺理论研究  | 
    202209  | 
   
   
    11  | 
    论大众文化时代的“假肢记忆”  | 
    陶东风 吕鹤颖  | 
    现代传播(中国传媒大学学报)  | 
    202209  | 
   
   
    12  | 
    似语录而非语录——论扬雄《法言》设论体的文体属性与文体特征  | 
    赵德波  | 
    诸子学刊  | 
    202210  | 
   
   
    13  | 
    自动机制与媒介重组的主体  | 
    韦施伊  | 
    南京社会科学  | 
    202208  | 
   
   
    14  | 
    彼岸与此岸:电影《隐入尘烟》的两重时空与两种文明  | 
    盖琪  | 
    当代电影  | 
    202208  | 
   
   
    15  | 
    论苏轼的“物我平等”思想与技艺  | 
    沙红兵  | 
    四川大学学报  | 
    202201  | 
   
   
    16  | 
    新见林徽因诗、短简与建筑题记  | 
    付祥喜  | 
    新文学史料  | 
    202202  | 
   
   
    17  | 
    “素以为绚兮”非《硕人》佚句  | 
    戴一菲  | 
    江海学刊  | 
    202203  | 
   
   
    18  | 
    后现代语境下文学创伤书写何以可能?  | 
    赵雪梅  | 
    当代外国文学  | 
    202201  | 
   
   
    19  | 
    中日文献互证的理路和方法——张志和止作《渔歌》一首考  | 
    戴伟华  | 
    学术研究  | 
    202202  | 
   
   
    20  | 
    “朦胧诗”论争中的学院权力——以“南宁诗会”为例  | 
    李建立  | 
    学术研究  | 
    202208  | 
   
   
    21  | 
    “旧事重提”与意义发现——论《朝花夕拾》的记忆改写  | 
    哈迎飞  | 
    学术研究  | 
    202211  | 
   
   
    22  | 
    中国古代“海丝之路”的文学镜像》,  | 
    纪德君  | 
    学术研究  | 
    202212  | 
   
   
    23  | 
    非虚构写作与中国记忆——文学与历史学跨学科对话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探索与争鸣  | 
    202203  | 
   
   
    24  | 
    代际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文艺学知识生产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中国文学批评  | 
    202201  | 
   
   
    25  | 
    海德本尔存在论接受中的李泽厚“双本体论”建构  | 
    肖建华  | 
    中国文学研究  | 
    202207  | 
   
   
    26  | 
    19 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家的阅读旨趣与书写策略  | 
    金琼  | 
    外国文学研究  | 
    202202  | 
   
   
    27  | 
    清代京城民间说唱艺术的诗意写真——以文人竹枝词书写为中心  | 
    纪德君  | 
    社会科学  | 
    202205  | 
   
   
    28  | 
    元代戏曲中的民间说唱遗存及其艺术功能  | 
    纪德君  | 
    文学研究  | 
    202201  | 
   
   
    29  | 
    嘿然于风气之外:一代殿元李振钧的以诗自囚  | 
    李舜华  | 
    励耘学刊  | 
    202212  | 
   
   
    30  | 
    散文的“疆”与“界”  | 
    陈剑晖 陈鹭  | 
    天津社会科学  | 
    202203  | 
   
   
    31  | 
    稀见《廿载繁华梦》版画与近代岭南小说插图的视象变革  | 
    李国平  | 
    文学研究  | 
    202204  | 
   
   
    32  | 
    Teresa Teng and the spread of pop songs in Mainland China in the early reform era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INTER-ASIA CULTURAL STUDIES  | 
    202212  | 
   
   
    33  | 
    Selling nationalism: the Hong Kong teleplay the legendary Huo Yuanjia in 1980s Mainland China,  | 
    盖琪  | 
    INTER-ASIA CULTURAL STUDIES  | 
    202212  | 
   
   
    34  | 
    从“燓”字看汉语字词关系的判定  | 
    谢国剑  | 
    中国文字研究  | 
    202201  | 
   
   
    35  | 
    说“ ”  | 
    禤健聪  | 
    中国文字研究  | 
    202208  | 
   
   
    36  | 
    试论语言数据的经济属性  | 
    王海兰  | 
    语言战略研究  | 
    202204  | 
   
   
    37  | 
    Regional varieties and diachronic changes in Chinese political discourse  | 
    侯仁魁  | 
    Humanities &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,;//doi.org/10.1057/s41599-022-01488-8;Springer Nature Limited  | 
    202212  | 
   
   
    38  | 
    明清广州琶洲塔与珠江口航道的关系  | 
    王元林  | 
 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| 
    202201  | 
   
   
    39  | 
    中国赋役史中的理念、制度与技术——从“均平”角度的重新审视  | 
    郭永钦 申斌  | 
    南京大学学报  | 
    202205  | 
   
   
    40  | 
    菲律宾内格罗斯与邦板牙糖业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(1855—1934)  | 
    肖艺伟  | 
    学术研究  | 
    202208  | 
   
   
    41  | 
    民国时期江淮地区气象观测站的时空演变与资源配置  | 
    刘玉青 陈业新  | 
    安徽史学  | 
    202202  | 
   
   
    42  | 
    Evolution of the Sacrificial Ritual to the South Sea God in Song China  | 
    王元林  | 
    RELIGIONS  | 
    202207  | 
   
   
    43  | 
    Spatiotemporal Reconstruction of Water Deities Belief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pplying Historical GIS.  | 
    刘玉青  | 
    RELIGIONS  | 
    2022  | 
   
   
    著作  | 
   
   
    1  | 
    地域文化与唐诗之路  | 
    戴伟华  | 
    中华书局  | 
    202208  | 
   
   
    2  | 
    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  | 
    曾大兴  | 
    商务印书馆  | 
    202210  | 
   
   
    3  | 
    宿松方言语法研究(增订本)  | 
    黄晓雪  | 
  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| 
    202203  | 
   
   
    4  | 
    中国现代同人期刊研究举隅  | 
    付祥喜  | 
  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| 
    202210  | 
   
   
    5  | 
    旋律之上:京剧锣鼓学的跨学科阐释  | 
    蓝颖  | 
  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| 
    202202  | 
   
   
    6  | 
    语言生态与语言服务  | 
    禤健聪 马喆  | 
  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| 
    202205  | 
   
   
    7  | 
    《夷坚志》的故事类型与传播研究  | 
    王瑾  | 
  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| 
    202205  | 
   
   
    8  | 
    Land and Labor Tax in Imperial Qing China (1644-1912)  | 
    郭永钦  | 
    Brill  | 
    202209  | 
   
   
    9  | 
    诗可以歌(编著)  | 
    戴伟华  | 
    三联书店  | 
    202210  | 
   
   
    10  | 
    先人的湖湘:善化贺氏  | 
    罗宏  | 
    海天出版社 岳麓书社  | 
    202204  | 
   
   
    11  | 
    辛夕汀诗歌中的主体变化研究  | 
    邵薇  | 
    withbear  | 
    202212  | 
   
   
    12  | 
    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发展报告(皮书)  | 
    屈哨兵  | 
    商务印书馆  | 
    202205  | 
   
   
    13  | 
    文化研究(第48辑)  | 
    陶东风  | 
 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| 
    202205  | 
   
   
    14  | 
    广府文化  | 
    纪德君  | 
  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| 
    202203  |